很多人认为,聆听催眠曲是失眠最快入睡的方法,那么,事实上,催眠曲对失眠有效果吗?
关于催眠曲对失眠有效果吗这个问题,需要大家了解的是,即使是最普通的摇篮曲,也可令所有的安眠药相形见绌。那些吃药也睡不着的人,听着摇篮曲却睡得很香甜。
人类具有丰富的情绪和情感,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惊、恐,会因外界的情况变化,存在极其微妙、细腻和复杂的变化,失眠就是一种异常的情绪作累。
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,情感主要在人的精神方面,精神世界的起伏变化,显示了不同的情绪色彩,因为音乐的节奏、旋律、音色、速度、力度,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变化,音乐作用于大脑皮层,会对丘脑下部、边缘系统产生效应,调节神经和内分泌,改变人的情绪体验和身体的机能状态,进而使人的睡眠得以改善。
对于催眠曲对失眠者真有用吗这个问题,德国格丁根大学的科学家做了相关试验,对一批长期失眠者分组进行了多项试验,包括服用各种安眠药,听轻音乐以及电子辅助睡眠等。
实验结果证明,那些吃药也睡不着的神经衰弱者,听舒缓的摇篮曲时,就能够渐渐安静下来,进入甜美的梦乡,还可以使其情绪平稳、放松、安静。
罗曼·罗兰曾经说过:“音乐不是一种单纯的消遣,它或是对心灵的一种理智上的神益,或是镇定灵魂的一种抚慰。”所以,音乐能使患者消除不安,心平气和,有不同程度的镇静、镇痛、降压作用。
听柔美、抒情类音乐,能帮助患者排除忧郁和焦虑,可以看到其舒展双眉,甚至有的患者跟乐曲哼唱,忘记烦恼,沉浸在乐曲之中,无疑有助于改善人的精神状态,因而易于助睡入眠。
音乐的欣赏、选择和个人的性格、民族、地区、文化、喜爱有一定关系,是多种多样的,但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,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够像音乐一样,这么准确而又细致入微地描述人情绪活动的微妙变化,能够直接、迅速、灵敏地作用于人的情绪活动,在音乐中产生或喜或悲共鸣。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催眠曲,但好的催眠曲是可以共鸣的,如莫扎特、贝多芬甜美的音乐能使人获得平静而愉悦的情绪体验。
美国睡眠学家发现,除轻音乐外,大自然中的风雨声、短波收音机发出的“噼啪”无线电噪声也有催眠作用,根据这一理论,制作了无线电噪声的“催眠磁带”,对一些失眠者有一定效果。
常见的催眠乐曲,其改善睡眠的作用已被国内外所共识,在我国可供选择的曲目有以下几种:
(1)古曲乐曲:《苏武牧羊》、《阳关三叠》、《良宵》、《汉宫秋月》、《梅花三弄》、《黛玉葬花》、《高山流水》、《平湖秋月》、《春江花月夜》等。这些曲目幽雅、舒缓、绵绵、清心,可使患者心地入境,情意绵绵,安然入眠。
(2)流行歌曲:《真的好想您》、《望月》、《军港之夜》、《小城故事》、《渔光曲》、《秋水伊人》、《心中的玫瑰》等。这些歌曲情感丰富,情思舒展,柔和优美,给予无限的爱抚,优雅细腻,对于多情善感的失眠者易入梦乡。
(3)外国曲目:《摇篮曲》、《幻想曲》、《鸽子》、《宝贝》、《卖花姑娘》、《灯光》、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》、《意大利女郎》、《梦之桥》、《蓝色多瑙河》等。这些曲目优雅细腻,情感丰富,舒雅柔情,对多种失眠者具有较好的效果。
此外,还有专门设计创作的催眠音频、瑜伽《智慧花盛开》、神经调节音乐、按摩音乐等,可针对具体情况和喜爱进行选择使用。